納瓦爾寶典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

字數:6225 字 | 預估閱讀時間:32 分鐘

書本人

英文版的書是免費的PDF:點我 or 網站分章節版本
博客來購買連結:點我

Ch1. 創造財富,拿回自主權

財富是一套可學習的技能

Naval 開宗明義地說:賺錢是一套技能,人人皆可學會。
它不是天生擁有的天賦,也不是靠背景或機運,而是一連串可複製的認知模式與實作能力組成的「技術」。

這套技術包含了以下元素:

  • 正確的心態:從厭惡財富 → 欣賞財富 → 主動創造價值
  • 正和賽局:不是搶別人一塊蛋糕,而是學會「做出新的蛋糕」
  • 持續自學與實踐:不是等待機會,而是不斷疊加技能與資源

找到你的「獨特知識」

Naval 提出的「獨特知識(Specific Knowledge)」不是學校教的課程,而是以下這種東西:

你可以一整天全神貫注地做,不覺得累,還比別人做得快又好。

這種知識有幾個特徵:

特徵說明
與生俱來或長年累積通常來自童年喜好或青年時期的習慣
結合了個性與經驗它無法從書本複製,只能親身經歷
無法被自動化或外包因此它具有長期價值

如何發現你的獨特知識?

  • 回想 10~15 歲時,哪件事你做得特別輕鬆?
  • 問朋友:「有沒有你覺得我特別擅長、但我自己沒意識到的事?」
  • 嘗試做不同事情,注意哪一件你能「進入心流狀態」

使用槓桿,放大價值

Naval 說:「真正致富不是靠勞力,而是靠槓桿。」他把槓桿分成四種:

槓桿類型特徵說明
人力槓桿傳統雇人幫你完成工作
資本槓桿需信任使用金錢生錢,如投資或募資
軟體槓桿不需許可一次開發,無限傳播
媒體槓桿永久保存影片、部落格、電子書可自動傳遞價值

其中後兩者——軟體與媒體,是現代新富階級最常使用的槓桿。重點在於:

  • 不需要任何人批准(permissionless)
  • 建立一次,可無限規模化(zero marginal cost)
  • 與個人品牌深度結合,成為「你在睡覺時也會賺錢」的方式

商品化自己,打造可複製的資產

要致富,你不能只靠賣時間,而是要把你擅長的東西變成產品,然後用槓桿放大出去。

Naval 的公式:

獨特知識 × 槓桿 × 承擔責任 → 財富

這代表三件事:

  1. 你有做得特別好的事
  2. 你能用工具把它放大(寫程式、寫文章、拍影片)
  3. 你願意用真名、真實身分公開發表與負責

這不只是技能層面的努力,而是你正在打造自己的「數位人格資產」。
這是一種長期可複製、成長、跨時區與地點的系統。

建立你個人資產的起手式:

  • 製作部落格專欄:以「知識主題」累積文章與連結(如 SEO 筆記、開源筆記)
  • 設計插件小工具:做出別人會想用的 WordPress 工具並持續更新
  • 整理攝影與程式結合的作品集:整合成一頁式展示頁
  • 記錄學習與思維過程:轉化為電子書或免費資源(增加流量與信任)

時間價值與理想時薪法則

Naval 說:「設定理想時薪,是決定你是否要親自做某事的關鍵。

步驟如下:

  1. 設定一個理想時薪(如 NT$ 1000/hr)
  2. 每次遇到一件瑣事(修圖、搬資料、客服),問自己:「解決它的產出 > NT$ 1000 嗎?」
  3. 若不值得,外包、簡化或刪除

這不只是為了效率,而是為了專注於你唯一能創造最大價值的領域(如寫作、產品開發、思考、判斷力)。


長期堅持,讓複利發揮魔法

「你所做的每一件正確的選擇,會以幾何級數複利回報你。」

Naval 強調:成功不是一次性的突破,而是透過 累積式行動與持續調整 所構成的「長期賽局」。

  • 找到一套能複製的系統與工具(可複利)
  • 找到值得投入的事(不只愛,而是合適)
  • 找到值得共事的人(長期信任夥伴)

Ch2. 培養判斷力,改變心智模式

為什麼「判斷力」比努力更重要?

在槓桿時代,努力是基本條件,但真正能讓你超越他人的,是正確的方向與選擇。判斷力就是你在關鍵時刻做出有效決策的能力。一個優秀的決定,其帶來的複利效果可能遠超數月甚至數年的勞力。

很多人生產力爆表的人,其實只是懂得「選對事去做」。

什麼是判斷力?它如何被培養?

判斷力可以定義為:解決現實問題所需的智慧,以及預見選擇將帶來的長遠後果的能力
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,而是透過觀察、閱讀、內省、失敗與反思慢慢建立的。

培養判斷力的四大方法:

  1. 從基礎學問開始,反覆內化
    學問不在多,而在於是否真的「內化」。Naval 提到,真正聰明的人,能從根本邏輯上理解概念。例如:學習經濟學,不是要知道幾十個模型,而是理解「稀缺如何影響選擇」。
  2. 訓練自己看清現實,而不是依賴感覺
    你看事情的方式,常會被自己的期望與情緒扭曲。我們的大腦傾向於逃避痛苦,因此很容易陷入「我希望如此」而非「實際如此」的錯覺。你必須學會面對真實、看見數據背後的趨勢與因果。
  3. 建立有效的心智模式(Mental Models)
    心智模式是你做決策的思維工具箱。每當面對不同情境,你就從工具箱中拿出最適合的工具使用。例如:
    • 反演法(Inversion):不是問「我該怎麼成功」,而是問「我該避免什麼失敗?」
    • 第一性原理(First Principles):拆解問題至最基本元素後再重新建構。
    • 賽局理論(Game Theory):分析行為者在互動中的策略與回報。
    • 複利思維:持續小進步,時間越久越具威力。
  4. 建立閱讀與觀察力習慣
    Naval 提到:「大量閱讀是建構判斷力最快的方式」。特別推薦廣泛閱讀科學、經濟學、歷史、邏輯與心理學,因為這些領域培養的是「跨情境通用」的思考工具。

他特別強調:「不是記得越多越好,而是要能用越少知識,做越準確的預測。」

思考清晰 > 聰明

這個時代充滿了資訊、數據與觀點。一個人是否「聰明」已不再是優勢,關鍵在於:你能否釐清問題本質、辨識雜音與信號、找出關鍵變因並作出行動。

清晰思考的三個要素:

  1. 看清自己的偏見與情緒:你所相信的,不等於真理。情緒只是你對外在世界的反應。
  2. 降低思考雜訊,養成深度閱讀習慣:從長篇原典中學習,不要依賴濃縮懶人包。
  3. 有意識地問自己:「我真的是基於事實在思考嗎?」

實踐方法:

  • 閱讀原典如《快思慢想》、《黑天鵝效應》、《邏輯的藝術》
  • 多寫日記或練習「推論樹」:寫下你的推論是如何一步步產生的
  • 與思考清晰的人對話,挑戰自己的盲點與邏輯漏洞

絕對誠實,帶來最大自由

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法擁有真正的自由,是因為他們不夠誠實,特別是對自己不誠實。
他們活在身份認同與社會期待中,而無法看見「什麼才是真實的我」。

Naval 提出:當你願意說實話,而不是以你身份發聲,你就擁有了解放。

具體行動包括:

  • 承認自己的無知與偏見
  • 拋棄為了維持「人設」而隱藏真實想法的習慣
  • 勇敢挑戰「正確的政治答案」,從根本重新評估信念
  • 練習在對話中避免「辯贏」,而是「對事實開放」

如果你無法改變一個觀念,那它就不是你「擁有」的,而是它「擁有」了你。

思考力是習慣,更是生活方式

清晰思考並不是只在「工作中」使用,它應該貫穿你的整個人生選擇。Naval 提出三個最重要的長期決策:

  1. 你要住在哪裡?
  2. 你要和誰共事、交往?
  3. 你要做什麼事?

這三件事會決定你的思想圈、時間使用方式、以及你未來能否創造複利。

實用技巧:

  • 在不確定的選擇中,選擇「短期困難、長期有益」的那條路。
  • 如果無法果斷回答「我真的要做這件事嗎?」,那答案就是「不要」。
  • 用「是否願意長期重複」作為衡量標準。

小結:判斷力是複利的種子

你想要的財富、自由、好關係、快樂,其實都來自一個核心能力:判斷力 + 槓桿。你可以每天努力 16 小時,但若方向錯誤、判斷失誤,一切都是浪費。

因此,在槓桿時代,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事,而是你是否做對了事。

(還有第二頁喔)

WaynSpace 部落格 Logo,黑白風格,包含鍵盤、相機與羽毛筆

喜歡攝影、程式、生活隨筆?
訂閱 WaynSpace,新文章第一時間通知你📬
✨ 精選內容,無垃圾信,隨時可取消

We don’t spam!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