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數:1856 字 | 預估閱讀時間:10 分鐘

自我介紹
大家好,我是要升上資管二的劉威廷,剛申請上領導學程(我是第十五屆的)。
於此記錄下自己申請的過程,希望能幫助到未來要申請的人。
我的Medium也有同步發
領導學程是什麼?
這是個好問題,因為我也還沒入學,所以找了網路上的說明。
領導學程創立於2008年,並於2019年加入臺大創新設計學院(簡稱D-School@NTU),鑒於大學教育長期以來以專業知識之傳授為主,欠缺有系統地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領導服務的能力,學程致力於培養學生領導思維、溝通協調與團隊互助能力。期盼學生在了解自我潛能、探索未來的學習過程中,也著眼於生活中需要改變的現象、關注多元議題,並秉持著謙遜、利他的理念,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實踐社會服務。
為培養學生設立議題、尋找與建立解決方案、社會服務實踐、檢討修正的能力,我們打造「系統化課程」、「業師與顧問團隊」、「國際交流」、「校友連結」、「學程專屬社群網」五大機制,協助學生學習歷程的推進。讓學生可以透過系統化的學習,強化自身領導力、同儕合作能力,拓展實際服務經驗與正向社會影響力。
聽起來超酷的對吧。
書審階段
申請時間為:5/1~5/18(每年不一定相同)
需要準備的東西:
- 成績單:認列領導學程學分的課記得畫螢光筆
- 一面A4的簡歷
- 申請動機(為什麼想參加領導學程)
- 修課願景表(也就是你的修課規劃)
與此同時,要錄一個一分鐘左右的影片。說明你為什麼想參加領導學程&想做的事情,上傳至youtube並繳交連結。
以上是表單內要繳交的東西,然後也別忘了去學分學程網站申請領導學程。
基本上就是說明你關注的事情or議題、為此曾嘗試過什麼等等。
我自己是寫:想要打造出屬於數位時代的「電子名片」(我所關注的),其實細節和實行方式也不是很確定。為此,我目前有在經營部落格,並辦了一個相機漂流計畫(我其實不確定這個經歷對申請有無幫助),但我說明了我曾經做過什麼嘗試和努力。
面試紀錄
在傳完書審檔案後,如果書審通過會收到兩種信,一種是直接錄取的信,另一種是要面試的,而我本人是後者。
面試的問題主要聚焦在「團隊經驗」和「專案經驗」上。分兩間教室面試,也就是這兩個主題,照下面這個流程來問。

抽題的意思是那個一分鐘的指定題,後面的五分鐘就圍繞著你的資訊來問。
所以我會說那個題目像是一個「切入點」,然後再接著問下去。
我抽到的問題是「團隊合作的失敗經驗」(團隊經驗)和「通常做專案的動力是什麼?興趣?喜好?成就?擅長?」(專案經驗)
回答過程
兩間都是有兩個面試官,沒有特定的立場或黑白臉,就是一起問你這樣。
團隊經驗
我第一個是回答「團隊經驗」,所以舉了上學期參加個案競賽的經歷,並說明我覺得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有些無所是從,沒有辦法在不明確的情況下處理問題,最後變成擅長的人帶著大家前行。雖不到非常失敗,但相較一個穩健均衡的團隊而言固然是失敗的。
然後接著問過去還有沒有其他的團隊經驗,我說了高中的志工團經驗和大學的資管週總召。
就是照著問題回答,像是在團隊中的角色之類的(有點忘了好好笑)
最後問了一個:「如果你在的團隊,要處理的問題是你不太擅長的,你會怎麼處理呢?是一樣會和過去一樣多為領導者的角色,還是會有什麼不同呢?」。
我的回答是:「我會改成多聽從別人的指示做事情,但不僅是這樣,而是會積極問主要領導者能協助什麼呢(在我目前能力可及的狀況下)」
專案經驗
從我回答的題目開始,我說:「我通常是從我喜歡的事情上開始,並且找到我真正的需求」
我舉的第一個例子:「相機漂流計畫」,主要是出自於自己的喜好「我在這個學期在台大辦了一個小活動,是讓每個人用著同台相機,記錄下自己眼前的風景」。但同時也有從需求出發的專案,「像是這個暑假開始的時候,因為發現WordPress 的照片上傳方式與分類我不符合我的需求,所以自己寫了插件來使用」。然後我想想,我記得有問的是:「那聽起來這些專案都是比較personal的,有沒有更面對社會的呢?」我就回答了我當時寫書面資料的議題:「現在認識一個人都是從網路上開始的,如今這個數位化的時代,卻沒有一個立體的人格?像是『數位名片』的樣子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希望能設計出一個能夠滿足這件事的軟體或是途徑」,剩下的我記得不是很清楚,因為都是順著邏輯去問的。
其實我覺得我講得很爛,所以面試完後心情不是太好,有一種「搞砸了」的感覺。
結果
很快就收到了通知。
面試時間是禮拜五,我在禮拜六的下午就收到了。
有點小驚訝,但也很期待接下來兩年的旅程。
總之大概是這樣,如果有寫錯或不清楚之處歡迎告訴我。